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一种新型激光雷达惯性视觉里程计系统介绍

INDEMIND ? 来源:INDEMIND ? 2025-04-28 11:18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针对具有挑战性的光照条件和恶劣环境,本文提出了LIR-LIVO,这是一种轻量级且稳健的激光雷达-惯性-视觉里程计系统。通过采用诸如利用深度与激光雷达点云关联实现特征的均匀深度分布等先进技术,以及利用Superpoint和LightGlue实现的自适应特征匹配,LIR-LIVO实现了低计算成本下的最先进的(SOTA)精度和鲁棒性。

? 文章:

LIR-LIVO: A Lightweight,Robust LiDAR/Vision/Inertial Odometry with Illumination-Resilient Deep Features

? 作者:

Shujie Zhou, Zihao Wang, Xinye Dai, Weiwei Song, Shengfeng Gu

? 论文链接:

https://arxiv.org/abs/2502.08676

? 编译:

INDEMIND

01本文核心内容

我们提出了一种轻量级、鲁棒且抗光照变化的激光雷达-惯性-视觉里程计系统(LIR-LIVO),该系统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抗光照变化特征点和激光雷达-视觉深度关联,实现了低计算成本和高鲁棒性。

wKgZPGgO7N-APyiaAAX0lBNhi2M081.png

我们提出的方法继承了FAST-LIO2的直接法来进行激光雷达惯性里程计,通过优化点到平面的距离来实现状态估计。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激光雷达点云来辅助视觉特征点的深度,我们采用扫描重组将高频、连续采样的激光雷达点云分割成与相机采样时间戳对应的独立激光雷达扫描,确保激光雷达和相机的频率一致。随后,我们应用顺序更新算法,联合使用LIO和VIO系统来更新状态。

通过将激光雷达点与视觉特征点关联起来,可以直接获得视觉特征在空间中的精确3D位置,从而无需进行视觉三角测量以及更新和维护视觉特征3D点。这种方法提高了VIO系统的效率和视觉3D点的精度。此外,所提出算法的一个关键创新在于整合了使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的深度视觉特征,并利用了轻量级、高效且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征匹配算法。这种方法在光照变化显著和快速移动的场景中表现出色,从而显著增强了在诸如激光雷达和光照条件均不佳的环境中激光雷达-惯性-视觉里程计的鲁棒性。

本文的贡献可概括为:

? 提出了一种稳健、轻量级、抗光照变化的激光雷达-惯性-视觉里程计系统,适用于激光雷达和视觉条件恶劣的环境。通过迭代卡尔曼滤波器在测量层面紧密融合激光雷达、视觉和惯性传感器,其中激光雷达扫描点云为视觉特征提供精确的深度信息。

? 该系统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Super-Point算法进行自适应视觉特征提取,以及LightGlue算法进行高效特征匹配。它们在显著光照变化下的卓越鲁棒性极大地增强了视觉惯性里程计子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确保在视觉条件不佳的环境中也能可靠运行。

? 视觉惯性里程计子系统设计为轻量级组件,并借助激光雷达深度关联,消除了维护和更新视觉3D地标和子地图的必要性。它仅在滑动窗口内保留有限数量的历史关键帧,以构建用于优化的重投影误差。还应用了优化的特征点深度分布来增强姿态估计。

所提出系统已在GitHub上开源。

02方法架构

图2展示了我们系统的概览,该系统由两个主要组件构成:基于直接法的激光雷达模块,其与相机帧的时间同步,以及具有深度学习前端的轻量级视觉模块。

wKgZO2gO7N-AKKfQAAJ506U2-bQ569.png

利用Sweep重组来同步激光雷达帧和相机帧的时间戳。因此,ESIKF过程通过顺序更新执行,使激光雷达更新的姿态能够作为视觉处理的高精度先验。Super-Point和LightGlue用于构建视觉前端,特征点深度直接与激光雷达点云相关联。在此过程中,对特征点的深度进行滤波,以确保深度分布均匀。对于激光雷达点云管理,我们采用与FAST-LIO2相同的策略,使用ikd-Tree。我们不是直接维护用于视觉的3D地标地图,而是将每一帧的特征点及其对应的深度存储在相应相机帧的数据结构中,同时维护一个使用滑动窗口固定相机帧数。在激光雷达和视觉中,点到平面误差和重投影误差分别用于姿态估计。

03实验结果

A.评估数据集

用于性能评估和分析的数据集,包括FAST-LIVO-Dataset、R3LIVE-Dataset、NTU-VIRAL以及Hilti'22。这些数据集分为两类:第一类包含有参考地面真实值的数据集,如NTU-VIRAL和Hilti'22;第二类则没有参考地面真实值,但其轨迹的起始点和终点之间存在一致的重叠,例如FAST-LIVO-Dataset和R3LIVE-Dataset。NTU-VIRAL数据集是通过无人机采集的,而其余三个数据集则是手持采集的。

所有实验均在一台配备英特尔酷睿i7-14700K处理器、32GB内存和NVIDIA GeForceRTX 4080Super图形处理器的消费级计算机上进行。

B.基准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来自NTU-VIRAL、Hilti'22、R3LIVE-Dataset和FAST-LIVO-Dataset的20个序列进行了广泛的评估。

除了我们提出的LIR-LIVO方法外,还使用了几个最先进的(SOTA)开源算法进行比较,包括R3LIVE,一种密集直接激光雷达-惯性-视觉里程计系统;FAST-LIO2,一种直接激光雷达-惯性里程计系统;FAST-LIVO,一种快速直接激光雷达-惯性-视觉里程计系统;SR-LIVO,一种基于R3LIVE的基于扫掠重建的激光雷达-惯性-视觉里程计系统。

我们直接从各自的GitHub存储库下载了SOTA算法,并使用了它们推荐的室内和室外激光雷达配置。对于SR-LIVE和FAST-LIVO,我们通过引入鱼眼相机模型和新的激光雷达数据格式扩展了原始实现。此外,在R3LIVE中,我们禁用了相机内参和外参的实时在线估计,以确保所有估计策略的一致性。除了这些修改之外,所有参数,如提取的特征点数量、光流跟踪中的金字塔层级以及视觉观测的协方差保持为作者在其源代码中提供的默认配置。所有算法的结果分别在表II和表III中给出。

wKgZPGgO7N-ATRsvAAF8SHGZzFE220.png

如表II所示,LIR-LIVO算法在大多数序列中实现了最低的均方根(RootMeanSquare,RMS)绝对平移误差,突显了其相较于其他先进方法的卓越精度。对于NTU-VIRAL数据集,LIR-LIVO一直优于FAST-LIO2、R3LIVE和FAST-LIVO等竞争对手。例如,在“eee01”序列中,LIR-LIVO的误差为0.139米,显著低于FAST-LIO2和FAST-LIVO。在Hilti'22数据集上,LIR-LIVO表现卓越,在“Exp06”序列中实现了0.038米的误差,显著优于SR-LIVO和FAST-LIVO。

这些结果表明LIR-LIVO在处理NTU-VIRAL和Hilti'22序列时具有强大的稳健性和准确性,在各种环境中始终超越现有方法。在Hilti数据集的比较中,由于缺少外部IMU配置,R3LIVE被排除在测试之外。“Exp14”、“Exp16”和“Exp18”序列是在室内环境中记录的。如图5所示,Hilti'22数据集存在光照条件差的问题,这进一步加大了视觉前端和位姿估计的难度,导致FAST-LIVO和SR-LIVO表现不佳,在具有挑战性的序列上出现失败。

wKgZPGgO7N-ANRe3AADBjhDx2Vk716.png

表格III部分总结了不同序列中的3D端到端误差(米)。SR-LIVO在“hku校园序列00”中误差最低,而LIR-LIVO在“hku校园序列02”中表现更优,误差为0.051米,并且在“退化序列00”中表现出色。FAST-LIVO在“退化序列00”中表现不佳。R3LIVE在“hku公园00”等较简单的情况下表现良好,但总体上不够稳定。LIR-LIVO在大多数场景中都表现出较强的鲁棒性,尤其是在具有挑战性的条件下。

C.时间消耗分析

如表IV所示,LIR-LIVO在各数据集上均表现出高效的时间消耗,其中VIO子系统对计算时间的贡献最大,而LIO子系统则保持高效。尽管前端采用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但表IV显示,在速度方面借助GPU加速后,其效率高于诸如Shi-Tomasi角点检测和暴力匹配器等传统方法。在VIO子系统中,视觉前端几乎占了总计算时间的三分之二。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滑动窗口中的帧与新帧之间的特征匹配上,这主要取决于滑动窗口的大小。表IV中的时间消耗是使用大小为5的滑动窗口测量得出的。

wKgZO2gO7N-AKFfDAADQA1uiNPU416.png

D.深度分布影响

在NTU-VIRAL数据集上进行了消融研究,以评估强制视觉特征点具有均匀深度分布的影响。具体而言,对每一帧中与深度相关的特征点进行排序,并均匀下采样至50个点。这种策略显著降低了ESIKF更新中涉及的矩阵维度,从而提高了计算效率。实验结果如表V-C所总结,表明该方法优于原始方法,在七个序列上均有改进。

wKgZO2gO7N-AWSPWAACHVXxKGiY325.png

04总结

本文提出了LIR-LIVO,这是一种新型的激光雷达-惯性-视觉里程计系统,旨在解决激光雷达信号退化和复杂光照条件下的环境挑战。所提出的系统结合了具有均匀深度分布的激光雷达深度关联、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特征以及轻量级视觉子系统,以实现高效且稳健的状态估计。在基准数据集上的全面评估表明,LIR-LIVO在激光雷达退化环境中表现更优。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视觉
    +关注

    关注

    1

    文章

    163

    浏览量

    24425
  • 激光雷达
    +关注

    关注

    971

    文章

    4244

    浏览量

    193162
  • 深度学习
    +关注

    关注

    73

    文章

    5564

    浏览量

    122984

原文标题:低成本、高鲁棒!适应光照变化和恶劣环境的激光雷达-惯性-视觉里程计

文章出处:【微信号:gh_c87a2bc99401,微信公众号:INDEMIND】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激光雷达分类以及应用

    激光雷达实际上是一种工作在光学波段(特殊波段)的雷达,它的优点非常明显:1、具有极高的分辨率:激光雷达工作于光学波段,频率比微波高2~3个数量级以上,因此,与微波
    发表于 09-19 15:51

    如何理解SLAM用到的传感器轮式里程计IMU、雷达、相机的工作原理与使用场景?精选资料分享

    视觉惯性里程计 综述 VIO Visual Inertial Odometry msckf ROVIO ssf msf okvis ORB-VINS VINS-Mono gtsam目录里程计
    发表于 07-27 07:21

    请问如何理解SLAM用到的传感器轮式里程计IMU、雷达、相机的工作原理?

    请问如何理解SLAM用到的传感器轮式里程计IMU、雷达、相机的工作原理?
    发表于 10-09 08:52

    视觉里程计的详细介绍和算法过程

    在导航系统中,里程计(odometry)是一种利用致动器的移动数据来估算机器人位置随时间改变量的方法。例如,测量轮子转动的旋转编码器设备。里程计总是会遇到精度问题,例如轮子的打滑就会导
    的头像 发表于 08-08 14:21 ?2.8w次阅读
    <b class='flag-5'>视觉</b><b class='flag-5'>里程计</b>的详细<b class='flag-5'>介绍</b>和算法过程

    计算机视觉方向简介之视觉惯性里程计

    VIO-SLAM Visual-Inertial Odometry(VIO)即视觉惯性里程计,有时也叫视觉惯性
    的头像 发表于 04-07 16:57 ?3092次阅读
    计算机<b class='flag-5'>视觉</b>方向简介之<b class='flag-5'>视觉</b><b class='flag-5'>惯性</b><b class='flag-5'>里程计</b>

    激光雷达是什么,激光雷达的应用说明

    激光雷达是什么? 激光雷达(英文:Lidar),激光雷达是集激光、全球定位系统(GPS)、和IMU(惯性
    的头像 发表于 06-20 16:53 ?2.5w次阅读

    一种R3LIVE++的LiDAR惯性视觉融合框架

    R3LIVE++ 由实时运行的 LiDAR 惯性里程计 (LIO) 和视觉惯性里程计 (VIO) 组成。LIO 子
    的头像 发表于 10-17 09:34 ?2750次阅读

    个利用GT-SAM的紧耦合激光雷达惯导里程计的框架

    LIO-SAM 提出了个利用GT-SAM的紧耦合激光雷达惯导里程计的框架。实现了高精度、实时的移动机器人的轨迹估计和建图。
    的头像 发表于 10-31 09:25 ?3053次阅读

    基于单个全景相机的视觉里程计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直接视觉里程计算法,利用360度相机实现鲁棒的定位和建图。本系统使用球面相机模型来处理无需校正的等距柱状图像,扩展稀疏直接法视觉
    的头像 发表于 12-14 14:53 ?1179次阅读

    轮式移动机器人里程计分析

    方案(ORB SLAM)、基于激光雷达里程计方案(Hector SLAM)、基于IMU的里程计方案,以及多传感器融合的方案。
    的头像 发表于 04-19 10:17 ?2477次阅读

    介绍一种基于编码器合成里程计的方案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轮式移动机器人的通用里程计模型,并以两轮差速驱动机器人的里程计计算为案例,给出简化后的两轮差速驱动机器人里程计模型。
    的头像 发表于 04-19 10:16 ?2974次阅读

    介绍一种新的全景视觉里程计框架PVO

    论文提出了PVO,这是一种新的全景视觉里程计框架,用于实现场景运动、几何和全景分割信息的更全面建模。
    的头像 发表于 05-09 16:51 ?2255次阅读
    <b class='flag-5'>介绍</b><b class='flag-5'>一种</b>新的全景<b class='flag-5'>视觉</b><b class='flag-5'>里程计</b>框架PVO

    基于相机和激光雷达视觉里程计和建图系统

    提出一种新型视觉-LiDAR里程计和建图系统SDV-LOAM,能够综合利用相机和激光雷达的信息
    发表于 05-15 16:17 ?1073次阅读
    基于相机和<b class='flag-5'>激光雷达</b>的<b class='flag-5'>视觉</b><b class='flag-5'>里程计</b>和建图<b class='flag-5'>系统</b>

    在城市地区使用低等级IMU的单目视觉惯性车轮里程计

    受简化惯性传感器系统(RISS)[23]的启发,我们开发了视觉惯性车轮里程计(VIWO)。具体而言,我们将MSCKF中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6-06 14:30 ?2055次阅读
    在城市地区使用低等级IMU的单目<b class='flag-5'>视觉</b><b class='flag-5'>惯性</b>车轮<b class='flag-5'>里程计</b>

    LOG-LIO: 一种高效局部几何信息估计的激光雷达惯性里程计方法

    LOG-LIO的流程接收来自3D激光雷达惯性测量单元(IMU)的输入,如图2所示。对于新的输入扫描,我们首先使用Ring FALS来估计原始点的法线,在使用IMU测量校正畸变后,根据它们的局部几何信息,在未畸变的点云和地图之间执行关联。
    的头像 发表于 08-18 15:45 ?1230次阅读
    LOG-LIO: <b class='flag-5'>一种</b>高效局部几何信息估计的<b class='flag-5'>激光雷达</b><b class='flag-5'>惯性</b><b class='flag-5'>里程计</b>方法